大秦军歌歌词

时间:2024-11-22 20:38:26 来源:语文学习网 作者:管理员

说起秦,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横扫六国,建立了我国首个封建大一统王朝。其实最早的秦仅仅之势周王朝一个牧马的部落,个受其他诸侯国鄙夷的野蛮之族。这也就是为何在电视剧《大秦赋》中周天子大骂秦国是个养马奴的原因了。公元前771年,由于曾经的烽火戏诸侯,少数民族犬戎攻打镐京时,虽然看到烽火燃起,可再也没有诸侯国前来救援。王畿被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后来诸侯们打退犬戎,拥立宜臼为王。

第二年,犬戎再犯,这时,局势巨变,中原国家不再出兵援周。无奈之下,周王室想起了为他们牧马的秦部落。秦人首领赢开跪受王名,举全族之兵力打败犬戎,护周平王迁都洛邑。为了表彰秦人救国之功,东周把无力掌控的关中地区赐与秦,并封秦君为伯爵。

经过九代的浴血奋战,秦终于击灭犬戎,疆域扩至千里。秦穆公也骄傲地进入了春秋五霸之列。曾经的牧马部落,成了春秋的霸主之国。在那个战争不断的时代,秦国成了战败国的救命稻草。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联合蔡昭侯、唐成公攻打楚国,经过柏举之战、清发之战,攻陷楚国的颖都,楚昭王逃亡,大夫申包胥到秦国求救。

面对秦王的观望态度,申包胥站在秦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哭秦庭。这七天七夜,申包胥滴水未进,秦国君臣也无不悲戚。秦王坐立不安,眉头紧锁,最后,他决定出兵援楚,并写出一首《无衣》的战争动员诗。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国地界偏远,物资匮乏,连战袍都不充足,但是就在这无衣的困苦条件下,他们却表现出了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

谁说我们没有战衣?我和你共穿一件战袍。君王要出师作战,修整我们的戈和矛,我们一同对付敌人。

谁说我们没有战衣?我和你共穿一件汗衫。君王要出师作战,修整我们的矛和戟,我们一起上阵杀敌。

谁说我们没有战衣?我和你同穿一条战裙。君王要出师作战,修整我们的铠甲、兵器,我们一起共赴国殇。

全诗共分三章。

第一章:为国征战,不计困难;第二章:一起行动,投身到征战中;第三章:同心对敌,奔赴战场。

这三章章章句式对应,诗句大同小异,诗意递进,反复咏唱。一边行军,一边歌唱,气势高昂,一往无前。

同袍、同泽、同赏,是他们蔑视困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同仇、偕作、偕行,是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无畏精神。

在这首《无衣》中,我们品味出万众一心的信念感和凝聚力,表现了人民保家卫国、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

公元前506年,秦哀公应楚臣申包胥的邀请,发战车五百乘,派大夫子满、子虎救楚。秦君唱着《无衣》歌,威武出师,勇猛作战,迫使吴联军退兵。

从此这首《无衣》,作为秦国的军歌,伴随着秦人一路向前,荡平六国,建立了了强盛的大秦帝国。

分类:文化/艺术>>文学>>小说

问题描述:

里面的钟跃民对我的触动很大,但是又说不出是什么东西感染了我,你们有什么感觉么?

解析:

钟跃民个性分明,真诚坦率,时而飞扬跋扈,时而静若处子。他貌似张扬,却在不经意间透露出眼角眉梢的忧愁,看似单纯顽皮,胸中沟壑万千。这个被矛盾挤压几欲扭曲,尚完好无损的人物形象,久久在眼前徘徊,徘徊……

——题记

一、历史背景——十年,史诗中的断章

十年,是一个断章,没有开始,没有结尾,就那样孤零零地突兀在历史的长河中,即不能承上也不能启下。因为历史已被抹杀,未来也成为空想。编造的历史愚弄了懵懂少年。知性的历史学家除了沆瀣一气,也只能闭嘴了事。盲从与背叛俯拾即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人们看不到未来,看不到明天,精神处于极度空虚、不安、恐惧的状态。而所谓的理想不过是些口号似的宣言。

校圆军歌嘹亮,街道小儿横行。称他们为"小儿",因为他们实在不够资格称流氓,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氓,不过是时事造就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而他们也似胸怀朝阳。革命形势如火如荼,人人都在开会闹革命,手忙脚乱,无暇它顾。所以,钟跃民们是最闲散、最自由的一群,当然也成了社会的死角。革命没份,当兵没份,进工厂没份。好在毛主席一句话,"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加上当时最响亮的口号"扎根农村闹革命"。从此,便与农民兄弟姐妹结缘。记得几年前流行的一首歌曲"小芳",就是当年知青扎根农村的浪漫爱情故事,酸楚中夹杂着无奈,前途和爱情不可得兼,叹凄凉的命运无法改变。

当人类摒弃了文化,摒弃了科学,摒弃了历史,摒弃了真诚和真情,那么我们还剩下什么?除了斗争,就是政治。斗争是政治的斗争,政治是斗争的政治。当大脑被抽成真空,当灵魂被重新输入相同的程式,便注定了人类社会的安之若素,却聪明不足,而愚蠢有余。

生在哪个时代不可以选择。选择是有条件的。相对于无所事事,钟跃民选择了下乡,怀着出门远游的心态踏上了征程。这段经历才是其人生的真正开端。

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追求和理想来得简单而直接--媳妇和白面馍。"食色性也"普通人的基本需求,却成了他们的最高理想。这让钟跃民震惊,也令他思考。虽然通篇都没有给出他的理性思考,但他的内心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既有理性也有感性的气象万千的世界。

命运使然,不幸中的万幸,他终于离开了贫瘠不堪的落拓土地,来到革命的大熔炉,尽得空前的冶炼。冥顽不灵的他,在战斗里成长为钢铁战士。

十年浩劫终于草草收场,人生的断篇残酷地提醒人们——蹉跎岁月中韶华已逝,身无一技之长的他们竟无法担当维持生计之己任。命运之舟再一次将他们抛到生活的谷底,连呼救的呐喊也显得无声无息。不论是奎勇还是宁伟,凄惨的命运还是让人不胜唏嘘。

社会的变革总是伴着经济的腾飞。钟跃民依然是时代的幸运儿。人到中年的他,不仅工作体面,爱情也是接踵而至。这不仅仅源于他有个好父亲,自身的人格魅力也让众多女性无法抵御。可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并不是他人生的终极理想。即使没有宁伟的变故,他也不会把他的后半生都消磨在不比战场逊色的商场上。那种毫无意义的虚伪应酬不会对他产生如此的魅惑。

他走了,真的走了,出世--才是他人生的终极。

二、入世与出世——钟跃民的诗人、哲人气质

一直以来,想在头脑中勾画一个钟跃民的特定气质。可是,总是飘忽不定,难以捉摸。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钟跃民坎坷半生,却落个逍遥自在。难道真的是他对什么都满不在乎?对什么都真的无所谓?每想到此,总是心有不甘。按他的语气,他就是一个不甘寂寞,游戏人生的人。可是,如果真的拿人生当儿戏,还能担当报效祖国的大任吗?大敌当前,运筹帷幄,气定神闲,大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势。试问,纭纭众生竟有几人能把人生游戏到如此这般?

作者:永恒之爱 2005-1-2 00:18回复此发言

--------------------------------------------------------------------------------

2论钟跃民的性格

细细咀嚼钟跃民的调侃,半是讽刺半是玩笑,大多是善意的并富有一定哲理。调侃源于思考,这思考并非刻意,也非故弄玄虚,而是不经意间的习惯。若非如此,怎能在刹那琴音中捕捉到那动人的诗篇?他的诗人情怀在平日的无稽调侃中淹没了。"谁见过整天带着菜刀出门的诗人?"每每想到这句话便忍俊不禁,可也有些淡淡的感伤,一个划时代的诗人就这样被扼杀在萌芽之中。

钟跃民的贫嘴是北京式的。不会贫嘴一定不是正宗北京人。生长在天子脚下,闻多识广,不侃上三言,不诌上两语,那可绝对说不过去。加上枪林弹雨冲锋陷阵过来的老革命的后代,谁不了解点党史军史?所以,钟跃民能侃,还侃得头头是道,理直气壮,自是当仁不让。这竟然也成了吸引女孩子的法宝之一。其实,不只他,他的那些兄弟也是各有千秋。只是,每到关键处,自己把握不好火候,往往就下了道,直到把姑娘们的怒火燃起,爱情却无缘。郑桐那小子总算在钟跃民的点播和全力帮助下开了壳,这才获得了美人的芳心。

秦腔和信天游可谓中国民间艺术宝库的绮丽瑰宝。即使在禁欲主义统领艺术的十年动乱里,也没能对其扼杀殆尽。也许是过于贫瘠而无人光顾的原因,那大秦之腔却也屡唱不衰。直白大胆略带挑逗的歌词,把个苍凉渺茫绵延千里的黄土高原染得一片明快。男声豪气、女声婉转,在沉闷而贫穷的生活状态下有了些许喜气和渴望。没遮没拦的日月星辰里,钟跃民就是被这简单却并不乏味的独特艺术感动、浸淫。

"青天呀蓝天,蓝格莹莹的天,赶上哪个骡子,一溜溜地烟,一边驮高粱,一边驮那个盐,欢欢喜喜回家转"

"哎--羊勒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了面面容易,哎呀拉话话的难。"

"一个在那山勒上哟,一个在那沟,咱们拉不上那话话,哎呀招一招得手。"

那来自丹田的气息,跌宕起伏,情真意切。原来这些酸曲竟也柔媚动人,荡气回肠,直逼心扉。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在苍白的岁月里,信天游是钟跃民生活中唯一的色彩。他爱上了信天游,爱上了杜老汉,爱上了憨娃,爱上了终其一生无法忘怀、有着哲人的冷静气质、满腹信天游的女子--秦岭。这段爱情源于他那不常显露却是与生俱来的艺术情怀。

钟跃民是聪明的。自始至终感受到他灵气逼人,英气逼人。伟岸英俊只是表象,聪明睿智才是其本质特征。这聪明到底来源于何处?是家学渊源,还是父母遗传,抑或是后天的修养,也许兼而有之。父亲虽是战功卓著,可也曾是一介书生,遗传是有的。而这遗传便显示在他对于读书的热爱。片中没有给出钟跃民读过的书目,但是从当年私下里传阅的禁书中不难猜测。除了中国名著红楼梦一类的禁书,就是些西方小说,和哲学书籍。十五世纪初,经过漫长的中世纪的黑暗宗教统治,欧洲进入了以法国和意大利的文学艺术巨匠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时代。法国的启蒙运动同时兴起。他们追求人权,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的思想,反对禁欲主义。这无疑是对当时的年轻人的一种召唤。钟跃民一直推崇的契约精神,我想也是受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启迪。在推翻宗教统治之时,整个社会最缺乏的,也是最需要的就是法律。而法律的制订又非一朝一夕。在社会变革的时代,这是首要问题,也是决定了社会能否平稳过渡的重要保障。所以,卢梭的契约论,算是一个不错的规则。且不论"天赋人权"是否成立,也不管"先人不能为后人立法"是否合理,钟跃民喜欢这种契约精神,正是来源于他的哲学思考。不会思考的人,必定流于庸俗。

出征壮行时,把酒吟诗,"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连续三个去声的短句,铿锵至极,正是请缨报国更待何时的慷慨陈词。笑荆轲领命刺秦王,出师未捷身先死,这般豪气干云,雄放恣肆,真真疏狂得可以。"旁边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心里到底有了安慰。这,才是钟跃民的真实。说到此,不得不提的是南宋诗词名家--刘克庄。其词风承嫁轩一脉,其一生几起几伏,诗词间大气雄浑慷慨悲壮,却并不消沉。钟跃民能在当时的环境吟诵这一句,已非俗辈。

作者:永恒之爱 2005-1-2 00:18回复此发言

--------------------------------------------------------------------------------

3论钟跃民的性格

真正的哲人不一定整日做沉思状,更不必清心寡欲。嬉笑怒骂间,未必缺乏深刻的理性内涵。"世间浊浊,唯我独清;世人皆醉,唯我独醒。"面对高官,直陈满腹经纶;舌战群儒,真叫百口莫辩。每每语惊四座,叫人叹为观止。没人说他学富五车,可他确在狂歌畅饮中肆无忌惮地彰显他独有的哲人智慧。"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钟跃民终于抛却了犬马声色的奢靡与放浪,只身西去,开始了新的人生探索。宁愿远离尘嚣远离歌舞升平的人寰,凭古吊今,追古溯今,谁能说这不是思想者悲天悯人的坦荡胸怀。

入世与出世之间,钟跃民的诗人、哲人气质不必刻意说明,便也了然。

三、汪洋中的一条船——钟跃民的爱情观

整个故事中,钟跃民的爱情是主线。而就是这条主线让我迷惑不解了很久。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俯仰之间,欲了解钟跃民的爱情,实非我等俗辈能及。可又不能不说,一孔之见,多有偏颇。

"哪个少年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钟跃民和周晓白的爱情是他们的初恋。其实,他无心摘花,不过是情急之下,做了护花使者,少女春心荡漾,恋情便从此展开。对于晓白的爱是一个似懂非懂的少年在混沌状态下的奇妙情感。这样的初恋是爱情,又不是爱情,至少对钟跃民是如此。"少女情怀总是诗。"也许女子总是比男子略微早熟些,所以,周晓白真真正正爱上了这个聪明调皮的可爱男孩,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作为顽主的他显然是不认真的,只为炫耀摆酷,有个靓妞追随其左右,也是令人艳羡的美事。可是,千不该万不该的就是那一吻。情窦初开的少女把初吻给他的时候,便芳心暗许。可惜,他知道时,为时已晚。这个桀骜不逊、傲岸不羁的少年,不愿为情感所囿。为获自由,他将不遗余力地挣脱所有的桎梏与羁绊。晓白爱他,是晓白的悲哀,也是晓白的幸运。毕竟那爱是值得的。

秦岭的出现,少不了重提信天游。跳动的音符,婉转的旋律,别说生活在漫天黄沙的黄土高原的钟跃民,就是今天在大都市里被流行音乐包围的现代人也会为之动情。那朗朗上口的直白歌词,那余音缭绕三日不绝的韵律,即使初相识也会令人砰然心动铭心刻骨受用终身。何况,秦岭是那样一个面容娇好,情感热烈,思维理性,收放自如的冷静女子。更重要的是她与钟跃民势均力敌。即使是爱情,也要"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这就是看似不着边际,却也顺理成章的钟跃民与秦岭的"短命"爱情。对于钟跃民,秦岭是他一生的最爱,即使是"在路上",也希望这相濡以沫的日子能长些,再长些。对于秦岭,也许钟跃民是她一生最多的付出。但是,他们的爱情不在红尘,说它短命,是世俗意义上的。在超凡脱俗的世界里,他们的爱情是一生一世生生世世永生永世的。但是过于抽象,过于残忍。我倒宁愿相信他们能像鱼"相忘于江湖",不再相爱。

如果说晓白是钟跃民无心插柳的过错,而秦岭却是直冲到他心底里的一股强劲的旋风。在飘扬的信天游的苍凉曲调里,他迷失了自己。他的那颗飘零而孤独的心随着婉转的音律消散在飞沙走石的沟沟峁峁之间。"哥……呀……我前半晌绣……后半晌绣……绣一对鸳鸯长相守……"如泣如诉、哀婉动人的歌声,一时间分不清是歌词还是心底的期盼。他,爱上了她。称不上伟大,也算不上神圣。却是人世间的真实。无从解释,无须理由。我一次次求证,他们相爱的原由,终究不得其解。相比于秦岭,我更喜欢晓白。男人与女人的差别也许就在于此。钟跃民却陷入了深深的恋情。那个大大咧咧玩世不恭的男孩,只要听到这两个字--秦岭,便是一副不可救药的意乱情迷模样,那样令人心疼,心碎不已。"哥……呀……我前半晌绣……后半晌绣……绣一对鸳鸯长相守……"多年以后,他再次听到这魂牵梦系萦绕于心的熟悉歌声,顾盼之间尽显旷世柔情。不得不承认--他,对她的爱,依旧,依旧。

每个人的情感都有一个死穴,一经碰触,奇痛无比。显而易见,钟跃民的死穴就是那个会唱信天游,叫秦岭的女人。按我的是非曲直标准,秦岭终究是负了他的。尽管,为换取他的自由,她赌尽一生,却依然无法令我崇敬,甚至没有任何感激之情。相爱却不愿相依,实在不该是秦岭的选择。也许正是她的与众不同牢牢地吸引了钟跃民这样一个一生飘零的浪子。

作者:永恒之爱 2005-1-2 00:18回复此发言

--------------------------------------------------------------------------------

4论钟跃民的性格

对于高玥,原著中只给出一个姓--高,也让我狐疑了好一阵子。也许,作者特别要提请人们注意到她的高明所在,故隐去了名字,只留下一语双关的姓氏。在影视剧中,显然没办法照此办理。怎样称呼一个人高来高去,不仅拗口,也显得滑稽。所以,在剧里赋予了她一个名字--玥,买一赠一,搭了一个学哲学却没有半点哲人气质的哥哥——高奇(此处不做评判)。对于钟跃民,高玥是崇拜不足,欣赏有余。喜欢她的前卫大胆和识大体的大家风范。虽然年轻了十岁,阅历不似那般多,更不似那般复杂,心志却毫不逊色。热烈时见热烈,冷静时见冷静。如果钟跃民真的肯将心的航船停靠在这美丽温馨的港湾,也该算三生有幸了。毕竟,高玥是懂得爱,珍惜爱,又聪明可人的女子。

可是,当剧目结尾之时,他却依然鼓荡着丰富而热烈的感情之舟云游四海浪迹天涯。究竟何去何从,无人知晓。

四、义薄云天,舍我其谁——钟跃民的江湖义气

提笔欲落之时,惊闻黄沾谢世,不觉悲从中来,心绪竟是难平。一个朋友说"我特别喜欢有三分邪气的古怪人。因为爱洁,与世不谐。这胸中不平之气无处可泄,才衍生出种种古怪和狂放。"而我只有悲哀。友人问"是哀他不信天下尽耳聋之言,哀他无知己么?一个人到了无知己的地步,就该恭喜了,那说明爬得高了,不是无知己,是知己少,遇不到。何怕前路无知己,后世自有识君人。"听到朋友的高谈阔论,我依然一筹莫展。大情大性放浪形骸的黄沾尽得朋友,知己却不多,一生最爱的红颜对他却只有怨愤。钟跃民与他倒是有几分相象。暂辍笔至此。否则,这个专题的题目非改成悼念黄沾不可了。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英雄救美的故事,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新意,总有新瓶装旧酒的嫌疑,却也合乎情合乎理。什刹海冰场上身着黑色皮质飞行员服的翩翩少年,为救红颜铤而走险,自有一番侠骨柔情。得胜处便是冰场上招展的红旗。"英雄自古出少年。"一骑单乘,在千军万马的刀光剑影里来去自如,只为亦敌亦友便可舍生取义。作乞丐也得尽职尽则,丐帮帮主可不是软弱可欺。在古老的革命根据地棍扫千军,所向披靡。当然打不过还是要跑的,这是毛主席的游击战略,卤莽蛮干可不是钟跃民的选择。而我等看来瞠目结舌处只能啧啧称奇。快意恩仇之间,钟跃民的至情至性成为他铮铮傲骨临危不乱的写意。

"不干掉麦克阿瑟,也要活捉李奇威。"这种听起来象笑谈的豪言壮语只能出自钟跃民之口。而我竟真的相信他定有这本事。时空更迭中,就觉得他生错了年代,象是远古走来的亦歌亦醉仗剑走天涯的狂客,嬉皮士的外表下掩不住那狂歌当哭的遗世豪情。"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战马嘶鸣,横刀纵剑,义薄云天,舍我其谁。军人自有军人的气魄。若果真功败垂成,便只有杀身成仁。

"你把晓白收了,再让什么人把秦岭收了。""最后,让老天把我也收了吧!"声嘶力竭中,那是飘摇一生的侠士面对儿女情长的哀鸣。无须多言,那亘古未变的爱恋依然铭记于心,顷刻间化做永久的祝愿与托付。让他心仪的女子能够得到他所不能给予的平静安稳的幸福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大气,只有真正的男儿才有的大气。她们说,"爱他不一定要嫁给他。"感情纠葛缠绵中,她们竟也领略了他心底尽有的风光无限和古道热肠。这,就足够了。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毕竟宁伟也堪称一方豪杰。他对钟跃民近乎鼎礼膜拜的情感令跃民左右为难。古来侠士身先士卒救百姓于水火,而宁伟虽为共赴国难的兄弟,却几近危害社会。佩服钟跃民当断则断的勇气。平心而论,我倒是更倾向于,放了宁伟,就由他亡命天涯吧。这当然是我的狭隘。我终究不是钟跃民。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五、世纪末的华彩乐章——钟跃民跳跃动感之人生的归结

钟跃民的一生过于漂泊,过于复杂,不论是思想、情感,还是生活、事业,跌宕起伏,大起大落。非常人所能经历,非常人所能接受。多重身份令人目不暇接,顽主、知青、乞丐、士兵、军官、商贩、白领、犯人、老板以及反偷猎队员。这不凡的经历与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有得一拼。不论何种身份之于他都是那样贴切,那般称职有加。钟跃民到底算是怎样的一个人,怎样给出一个精准的评价,很难,很难。因为,我等俗人实难望其项背。诚惶诚恐地道出自己的感觉,钟跃民--怀才不遇的一介书生。

作者:永恒之爱 2005-1-2 00:18回复此发言

--------------------------------------------------------------------------------

5论钟跃民的性格

虽然他的青春抛掷在陕北土窑和戎马生涯,却依然是书生意气。壮行时不也是一句"书生老去"的感怀。既然戎马一生不是他的理想,将军就一定与他无缘了。若果真是战争年代,他断然不会急流勇退。和平年代的军人,对他也着实没什么诱惑力。他未必不喜欢做职业军人,他不过是不忍叫生命这样无声无息地流逝在无所事事的岁月里。其实,钟跃民不是完全不要功名的,他只是不屑于追求那些官场商场上的浮名罢了。英名他是要也要得的。说他怀才不遇,总是觉得人生的变故中,辜负了他的才智,惟有惋惜。而他自己却是无欲无求的慷而慨之。

"人到无求品自高。"拜金主义物欲横流的年代,钟跃民的理想是个人理念的完成。应该说他是个人主义者,或者叫自由主义者,这个看似普遍意义上的贬义词。其实,他不过是在寻找个人的价值取向。我推崇他的的个人主义,对人类人文关怀的认知和千金散尽的气度,总比某些人高喊口号的许诺来的痛快现实。骠悍矫捷的身影出没在西部那地冻天寒的茫茫荒原。就算做隐士,他也是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追求的极致是没有追求,超尘出世是其生命的诠释。半生率性而为,却终究被命运摆布,钟跃民一路跌跌撞撞大起大落间,终于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那最初的也是最后的开始。回归自然,回归本性。

他的前半生犹如他自己描绘的诗篇,没有痛苦,没有悲哀,就连感动和柔情也在物换星移间被悄悄地带走,只剩下淡淡的、淡淡的惆怅。命途舛错间唯余惆怅,是对坎坷人生的理解和宽容。

"……一个幽静的湖泊,岸边是茂密的白桦林,深秋的白桦林色彩斑斓,秋风轻轻掠过,白桦林飒飒作响……我们的小船静静地划动,桨声轻柔,水波荡漾,林中的夜莺在婉转歌唱……此时,你的心里没有悲伤,也没有欢乐,只有一种淡淡的,若有若无的惆怅……你的眼眶里贮满了泪水,但它不会滚落下来,泪水会渐渐被眼球所吸收,会自己干涸……在如此氛围下,你的心中只有感动,只有柔情,还有一种……深深的眷恋。小船渐渐远去,桨声在消逝,涟漪在水面上消失,带走了感动,带走了柔情……还剩下什么呢?只剩下那淡淡的,若有若无的惆怅在心中久久徘徊……"

世纪末的华彩乐章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若有若无地、淡淡地瓢散开去,蒸腾,蒸腾,经久不息。而他就隐匿其中,分散、瓦解、与之浑然一体……

(完)


上一篇:大禹纪念歌词
下一篇:大秦岭歌词及翻译

TAG标签:军歌歌词

热门排行: 好一点的原唱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