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歌词音箱制作

时间:2024-12-23 06:53:56 来源:语文学习网 作者:管理员

壁画歌词音箱一般是连接蓝牙开启。

壁画音箱是由音源输入设备、信号放大器(功放)和壁画扬声器组成,是一整套的音响系统,挂在墙壁上感觉是一幅画,音质效果自然。是由壁画与音箱有效组合的一种超薄型音箱,也可称为平板音箱。(即:看似一幅画,听是一首歌,音乐直接从画面发出,而且是没有喇叭的音箱)壁画音箱是属于壁画音响的一组成部分,并非就是指壁画音响,不可混淆。大家知道音箱为音响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音响是由包括功放、周遍设备(包括压限器、效果器、均衡器、VCD、DVD等)、扬声器(音箱、喇叭)调音台、麦克风、显示设备等等加起来一套完整系统。平板艺术音箱没有喇叭,是通过激发发音板中的弯曲波而发音,是平面180°发音,区别于传统喇叭的40°~90°发音。使得听音空间内任何位置都能听到和谐有力的声音,处处都是“皇帝位”!由于采用了最新的高科技材料,使得音箱画面光感强,色调赏心悦目,轻便且耐热、防尘、防水、智能、省电、环保、节省空间等特点,时间和空间的完美结合,让您“听是一首歌,看是一幅画”。

蒙古民歌从音乐特点来讲,大致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一、简介

通辽市蒙古族四胡,蒙古语称"侯勒"、"胡兀尔"、"胡尔",康熙朝编纂的《律吕正义后编》中称之为"提琴"。蒙古族四胡是最具蒙古族特色的乐器之一,分高音四胡、中音四胡和低音四胡三类。形制和汉族地区的四胡相同,常使用红木、紫檀木制作,琴筒多呈八方形,蒙以蟒皮或牛皮为面,弦轴和轴孔无锥度,利用弦的张力紧压轴孔以固定,有的还在琴杆、琴筒上镶嵌螺钿花纹为饰,细竹系以马尾为琴弓,弓杆中部包以长10厘米铜皮或镶钢片、象牙,根部装骨或木制旋钮,张丝弦或钢丝弦。

二、历史发展

四胡历史悠久,它源于我国北方奚部的奚琴。13世纪后,四胡已在蒙古族地区流传。在16世纪阿拉坦汗的宫廷壁画上,绘有一女乐工手持细棒状琴杆、筒形音箱、四轸同设琴首后端、马尾弓夹于弦间拉奏的乐器,与今日之四胡演奏形象完全相同。清代四胡又称提琴,用于宫廷音乐番部合奏中,形制已和今日蒙古族四胡惟肖。

元朝以后,四胡艺术广泛流传,曾一度风靡于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华北等汉族聚居地区,对汉族民间说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位于科尔沁草原腹地的通辽市是目前四胡艺术最为繁盛的地区。

三、种类及其特点

1、高音四胡

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又称蒙古小四胡。是在民间小四胡的基础上改制而成。音色清脆,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流行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音色清脆悠扬、优美动听,音量较大。演奏技巧左手有滑音、颤音、打音、泛音、双音、双打音、双泛音等,右手技法和二胡相似。主要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常与中音四胡、马头琴、三弦、雅托噶或火不思等乐器重奏或合奏。较著名的高音四胡演奏家有孙良、朝鲁、吴云龙、赵双虎、青格勒图和满都拉等。高音四胡传统乐曲有:《八音》、《花腰调》、《荷英花》、《韩秀英》、《英德勒玛》、《农恩吉娅》、《阿斯尔》、《赶路》等,创编乐曲有:《蒙古八音十二调》、《阿斯尔十二调》、《东蒙民歌联奏》、《欢乐的草原》、《白骏马》、《牧马青年》和《驯马手》等。

2、中音四胡

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的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形制同低音四胡,稍小。琴筒呈圆筒形,用薄黄铜板卷焊而成,筒长16厘米、直径10厘米,筒前口蒙以蟒皮或牛皮为面,筒口外用铜箍紧固,筒后端敞口,口内设铜制边框。琴头琴杆用一整块红木或柴檀木制作,全长90厘米。琴头平顶,上置四轴,张有四条丝弦或铜弦,细竹系两束马尾为弓,弓长68厘米。演奏姿势、方法和技巧,均与低音四胡相同。中音四胡有两个八度,音色圆润、明亮。可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或为说书、演唱等说唱音乐伴奏。是四胡重奏和民乐合奏中的主要中音乐器。它常和高音四胡一起重奏,并与高音四胡、马头琴、三弦、火不思等乐器合奏。较著名的中音四胡演奏家有孙良、朝鲁、吴云龙、赵双虎、青格勒图等。中音四胡独奏曲目与高音四胡相同,改编的四胡重奏曲有《阿斯尔》、《老八板》和《蒙古八音》等。


热门排行: 好一点的原唱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