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歌词重写

时间:2024-11-25 08:13:54 来源:语文学习网 作者:管理员

70年前,由著名剧作家田汉作词、中国新音乐运动创始人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原本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歌曲以雄壮的旋律、坚定的行进节奏,塑造出万众一心、抗日救国的英雄形象,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进行革命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1949年,著名画家徐悲鸿向毛主席提出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得到了国家领导人一致同意。1949年10月1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

每当我们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唱着这鼓舞人心的歌曲时,心中总会热潮澎湃,一种激昂、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这首让每一个中华民族儿女振奋的歌曲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诞生于1935年5月16日。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鼓舞着中华民族儿女去奋勇前进。

1934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在他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另一位共产党员、戏剧家夏衍接手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当他读到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他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呻吟、民族的呼声、祖国的召唤、战士的怒吼,爱国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壮、激昂的旋律从心中油然而生,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后来,聂耳又在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的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一首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就这样诞生了。这是聂耳短暂一生中的最后一个作品。做好这支曲子不久,聂耳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时年23岁。

《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影片主人公、诗人辛白华的长诗《万里长城》的最后一节,在影片开头和结尾处演唱。影片上映后,迅速传遍各地。歌曲以雄壮的旋律,坚定的行进节奏,塑造出万众一心、抗日救国的英雄形象,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进行革命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

时代催促新中国制定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

1949年春天,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得知大会规定:开幕式那天各国代表团进入会场时,都要奏、唱本国国歌。我国代表团有些为难,因为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没有代表新中国的国歌,于是,大家在一起研究,决定唱《义勇军进行曲》来代替。但是,对歌曲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有争议。有人说“现在北平(当时北京叫北平)已经解放,新中国即将成立,怎么能这样唱呢?”最后,郭沫若决定把这句词改成“中国民族到了大翻身的时候”。代表团回国之后,汇报了这一情况,引起有关方面对制定国歌问题的重视。

1949年6月,第一届政协筹备会正筹备新中国成立的一些事项,感到需要制定一首新中国国歌已迫在眉睫,他们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由马叙伦任组长、叶剑英、沈雁冰任副组长的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并设立“国歌初选委员会”,委员会由田汉、沈雁冰、钱三强、欧阳予倩、郭沫若和徐悲鸿等人组成,另聘马思聪、吕骥、贺绿汀、姚锦新四名音乐家担任顾问。7月15日至26日,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在《人民日报》等国内外报纸上连续刊登了“国旗、国徽、国歌征集启事”,反响十分强烈,截至8月20日,仅国歌一项应征稿就收到632件,歌词歌谱6926首,但都不够理想。

最早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是画家徐悲鸿。第六小组经过反复讨论,没有最后确定。9月2日,政协筹备组第六小组就制定国歌问题再次举行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出席会议,聆听代表们的意见,张奚若、郭沫若、刘良模、梁思成等都同意徐悲鸿的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为了慎重起见,毛泽东和周恩来于9月25日晚在中南海丰泽园会议室又召开了一次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问题的协商座谈会,邀请各民主党派和文化界人士参加会议,意见得到了统一。于是,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决定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提案,正式提交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审查通过。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一次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又通过,《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特殊时期,国歌被“整容”

新中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唱了17年,直至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田汉被“专政”,于1968年含冤去世。田汉遭难,他作词的歌曲当然不能再唱了,正式场合只能演奏国歌的曲谱。

由于受“文革”左的思想影响,有些人认为我们国家已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已不能反映变化了的现实。1978年修改国歌歌词的建议提到了五届全国人大一次大会,大会成立了国歌征集小组。最后确定由李焕之配的词提交大会代表讨论修改。在这次大会上,国歌征集小组没有采纳不同意见,建议将新国歌歌词提交这次大会通过。同时决定,考虑到国歌不同于一般歌曲,为保持国歌的稳定性,除注明“聂耳曲、集体填词”外,一律不署编配者的姓名。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新的国歌。

国歌恢复“真身”

1979年,原中央专案组对田汉的“结论”被推翻了。田汉终于得到了昭雪平反。1979年4月25日,在北京八宝山公墓,有关人士为田汉开了一个迟到的追悼会。

在1980年至1982年宪法修改的过程中,宪法修改委员会收到了大量的各个方面的意见,认为《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体现了居安思危的思想,激励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多年来已经深入人心。建议废除1978年通过的国歌,恢复1949年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决定的《义勇军进行曲》。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撤销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3月5日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曹凤岚综合整理)

聂耳

聂耳(1912—1935),音乐家,原名聂守信,号子义,1912年生于云南昆明市,祖籍玉溪县。因耳朵非常敏锐,别人起了个绰号叫“耳朵先生”,遂索性改名聂耳。其父是个中医,4岁丧父后,其母靠艰难地经营药铺和帮人做针线养活全家。1934年4月1日,聂耳加盟由英国人经营的东方百代唱片公司。聂耳的音乐创作生涯虽然只有1933年至1935年这短短的两年,却创作出了《开矿歌》、《大路歌》、《毕业歌》、《码头工人》、《苦力歌》、《打砖歌》、《打桩歌》、《告别南洋》、《春回来了》、《慰劳歌》、《梅娘曲》、《打长江》、《采菱歌》、《义勇军进行曲》等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除了他个人的天才,最主要的是他深入社会生活的最底层。

田汉

田汉(1889-1968)剧作家。字寿昌,笔名陈瑜。长沙人。曾就读于长沙师范学院。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

归国后,与郭沫若等人组织创造社,创办南国剧社等戏剧团体,创作《咖啡店之一夜》等优秀独幕话剧。1930年加入“左联”,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与聂耳合作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抗日战争时期在长沙等地组织抗战戏剧运动,主编《新长沙报》、《抗战戏剧》等刊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文化部艺术局局长、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文化大革命”中被诬为“叛徒”、“特务”、黑帮分子,遭到批斗,1968年病死狱中,1979年平反昭雪。有《田汉文集》16卷存世。

回答者:白羊宫的蔷薇花-见习魔法师三级 3-9 13:09

--------------------------------------------------------------------------------

自由,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高的渴望,电影《勇敢的心》中的主角在临死前用最后一口气高喊的两个子就是“自由”。

《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当时最能反映人们对自由的强烈渴望、唤起人们共鸣、把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的歌曲,所以会成为国歌。

回答者:henry2195-助理二级 3-9 13:23

--------------------------------------------------------------------------------

70年前,由著名剧作家田汉作词、中国新音乐运动创始人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原本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歌曲以雄壮的旋律、坚定的行进节奏,塑造出万众一心、抗日救国的英雄形象,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进行革命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1949年,著名画家徐悲鸿向毛主席提出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得到了国家领导人一致同意。1949年10月1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

每当我们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唱着这鼓舞人心的歌曲时,心中总会热潮澎湃,一种激昂、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这首让每一个中华民族儿女振奋的歌曲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诞生于1935年5月16日。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鼓舞着中华民族儿女去奋勇前进。

1934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在他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另一位共产党员、戏剧家夏衍接手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当他读到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他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呻吟、民族的呼声、祖国的召唤、战士的怒吼,爱国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壮、激昂的旋律从心中油然而生,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后来,聂耳又在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的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一首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就这样诞生了。这是聂耳短暂一生中的最后一个作品。做好这支曲子不久,聂耳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时年23岁。

《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影片主人公、诗人辛白华的长诗《万里长城》的最后一节,在影片开头和结尾处演唱。影片上映后,迅速传遍各地。歌曲以雄壮的旋律,坚定的行进节奏,塑造出万众一心、抗日救国的英雄形象,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进行革命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

时代催促新中国制定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

1949年春天,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得知大会规定:开幕式那天各国代表团进入会场时,都要奏、唱本国国歌。我国代表团有些为难,因为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没有代表新中国的国歌,于是,大家在一起研究,决定唱《义勇军进行曲》来代替。但是,对歌曲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有争议。有人说“现在北平(当时北京叫北平)已经解放,新中国即将成立,怎么能这样唱呢?”最后,郭沫若决定把这句词改成“中国民族到了大翻身的时候”。代表团回国之后,汇报了这一情况,引起有关方面对制定国歌问题的重视。

1949年6月,第一届政协筹备会正筹备新中国成立的一些事项,感到需要制定一首新中国国歌已迫在眉睫,他们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由马叙伦任组长、叶剑英、沈雁冰任副组长的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并设立“国歌初选委员会”,委员会由田汉、沈雁冰、钱三强、欧阳予倩、郭沫若和徐悲鸿等人组成,另聘马思聪、吕骥、贺绿汀、姚锦新四名音乐家担任顾问。7月15日至26日,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在《人民日报》等国内外报纸上连续刊登了“国旗、国徽、国歌征集启事”,反响十分强烈,截至8月20日,仅国歌一项应征稿就收到632件,歌词歌谱6926首,但都不够理想。

最早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是画家徐悲鸿。第六小组经过反复讨论,没有最后确定。9月2日,政协筹备组第六小组就制定国歌问题再次举行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出席会议,聆听代表们的意见,张奚若、郭沫若、刘良模、梁思成等都同意徐悲鸿的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为了慎重起见,毛泽东和周恩来于9月25日晚在中南海丰泽园会议室又召开了一次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问题的协商座谈会,邀请各民主党派和文化界人士参加会议,意见得到了统一。于是,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决定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提案,正式提交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审查通过。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一次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又通过,《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特殊时期,国歌被“整容”

新中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唱了17年,直至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田汉被“专政”,于1968年含冤去世。田汉遭难,他作词的歌曲当然不能再唱了,正式场合只能演奏国歌的曲谱。

由于受“文革”左的思想影响,有些人认为我们国家已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已不能反映变化了的现实。1978年修改国歌歌词的建议提到了五届全国人大一次大会,大会成立了国歌征集小组。最后确定由李焕之配的词提交大会代表讨论修改。在这次大会上,国歌征集小组没有采纳不同意见,建议将新国歌歌词提交这次大会通过。同时决定,考虑到国歌不同于一般歌曲,为保持国歌的稳定性,除注明“聂耳曲、集体填词”外,一律不署编配者的姓名。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新的国歌。

国歌恢复“真身”

1979年,原中央专案组对田汉的“结论”被推翻了。田汉终于得到了昭雪平反。1979年4月25日,在北京八宝山公墓,有关人士为田汉开了一个迟到的追悼会。

在1980年至1982年宪法修改的过程中,宪法修改委员会收到了大量的各个方面的意见,认为《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体现了居安思危的思想,激励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多年来已经深入人心。建议废除1978年通过的国歌,恢复1949年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决定的《义勇军进行曲》。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撤销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3月5日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曹凤岚综合整理)

聂耳

聂耳(1912—1935),音乐家,原名聂守信,号子义,1912年生于云南昆明市,祖籍玉溪县。因耳朵非常敏锐,别人起了个绰号叫“耳朵先生”,遂索性改名聂耳。其父是个中医,4岁丧父后,其母靠艰难地经营药铺和帮人做针线养活全家。1934年4月1日,聂耳加盟由英国人经营的东方百代唱片公司。聂耳的音乐创作生涯虽然只有1933年至1935年这短短的两年,却创作出了《开矿歌》、《大路歌》、《毕业歌》、《码头工人》、《苦力歌》、《打砖歌》、《打桩歌》、《告别南洋》、《春回来了》、《慰劳歌》、《梅娘曲》、《打长江》、《采菱歌》、《义勇军进行曲》等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除了他个人的天才,最主要的是他深入社会生活的最底层。

田汉

田汉(1889-1968)剧作家。字寿昌,笔名陈瑜。长沙人。曾就读于长沙师范学院。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

归国后,与郭沫若等人组织创造社,创办南国剧社等戏剧团体,创作《咖啡店之一夜》等优秀独幕话剧。1930年加入“左联”,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与聂耳合作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抗日战争时期在长沙等地组织抗战戏剧运动,主编《新长沙报》、《抗战戏剧》等刊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文化部艺术局局长、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文化大革命”中被诬为“叛徒”、“特务”、黑帮分子,遭到批斗,1968年病死狱中,1979年平反昭雪。有《田汉文集》16卷存世。

自由,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高的渴望,电影《勇敢的心》中的主角在临死前用最后一口气高喊的两个子就是“自由”。

《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当时最能反映人们对自由的强烈渴望、唤起人们共鸣、把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的歌曲,所以会成为国歌。

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义勇军进行曲》一经问世,就因其奋进的词文和优美的曲调迅速传遍祖国大地,并远播海外。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1949年6月,第一届全国政协筹备会设立“国歌初选委员会”,委员会由田汉、沈雁冰、钱三强、欧阳予倩、郭沫若和徐悲鸿等人组成。根据徐悲鸿的提议,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1978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集体填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上一篇:国歌歌词谁写的
下一篇:国歌歌谱歌词

TAG标签:国歌重写歌词

热门排行: 好一点的原唱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