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无人的街歌词
这句话出自于李宗盛的歌曲《一个人》。歌曲中的这句歌词表达了一种孤独、不安和无助的情感,让人感到心酸和感慨。
这种情感可能来自于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挫折,让人感到无助和迷茫。在这样的情况下,走在四下无人的街道上,或许可以让人感到一种释放和宁静,同时也让人感到更加孤独和无助。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内心的矛盾和冲突,让人深思和感悟。
躲得过对酒当歌的夜,躲不过四下无人的街出自文章《对酒当歌夜》
原文:
躲得过对酒当歌的夜,躲不过四下无人的街
我曾呼朋唤友,深夜豪饮,放浪形骸。也曾形单影只,踽踽独立,黯然神伤。
喂喂,再文艺一点!额......好......我尽量......
躲得过对酒当歌的夜,躲不过四下无人的街。
究竟躲得过,还是躲不过。
其实,都躲不过。
对酒当歌后,必是一人独处时。
四下无人境,亦是有朋在远方。
这是一个“逃离”成疯的时代。我们都在说“逃离”,究竟想逃离的是什么?难道是给你巨大压力的生活?还是欲求不满的现状?还是让你接近窒息的城市?
都不是,而是我们自己。
每个个体都在运动,不同的初速度,不同的向心力,不同的半径,不同的轨迹。所以逃离的方式也有很多,去旅行,去找朋友,去看云,去郊外,甚至去听一首歌,看一棵树......方式林林总总,千奇百怪,也针对有着不同情况、不同需求的人们。
但我发现,纵有千万种方式,转了一圈,你该面对的,还在那儿,没动。
这东西真奇妙,竟然也会让人上瘾。
就像感冒,你最开始只是喝点热水,两三天就好了。后来你开始吃青霉素,发现一天就好了。再后来你开始吃头孢N代,再再后来,试遍了热水、青霉素、头孢都没有好的效果,你开始吊水打针......可能再再再后来,逼不得已,你跑去中医院,找个老爷子,摸半天,眼睛一闭胡子一吹,开了所谓的麻黄汤或者桂枝汤,回家咕嘟咕嘟,喝药的时候心里想着:妈的,最恨的一招,老子用上了,再不行,就没招儿了!
结果喝了半个月,感冒好了,你还在自我安慰:还是祖国医学神奇啊!
我就想说:你丫的瞎折腾啥?
仔细想想: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去追求所谓的疗效?
是不断膨胀的欲望。
第一次感冒三天好了,第二次你就想两天痊愈,第三次你甚至想把病毒扼杀在摇篮里,第四次你满脑子想的都是以后再也不感冒。
你想的美!!
欲望的不断膨胀,让我们攥的越来越紧,跑得越来越快,却离自己越来越远。
而逃离,也从最简单的听首歌,睡个觉,变成了喝顿酒,唱个K,再变成去远行,去流浪......
“治疗”的手段越来越复杂,“疗程”越来越长,“疗效”却越来越差。
想过为什么吗?
因为我们终究是在躲一些明知道躲不过去的坎儿,逃离一阵之后,回来继续迈那个坎儿。
逃离有用么?没什么用,只是给你无休止的拖延一个文艺的说辞。
潜意识里,我们认为,是“逃离”,给我们力量,让我们顺利度过难关,继而对“逃离”成瘾。
那我来讲讲什么叫“瘾”,从医学的角度来说,“瘾”就是某处大脑神经核团过度放电,就像治疗精神病的药物,都是脑内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尤其是针对多巴胺D2受体。
什么意思?不是过度放电么,那就去阻断电流。放电越强,阻断剂用量越大。
“逃离”为什么会成瘾?躲不过去的越多,越想逃离,每一次逃离后的成功,并不是自我能力的提升,而是欲望的膨胀。你觉得自己变得强大了,觉得自己换装备升级了,其实,是更脆弱了......此刻的你,放了三个大招打到第四关,第五关怎么都过不去,你还想放大招?你想一直靠大招通关?别忘了,大招是限量版,不足以满足你成瘾的欲望。
我们的自我保护机制太强大了,强大到懦弱,强大到不堪一击。这就是物极必反。
所以现在想想:究竟能不能躲得过去?
其实,一切都能过得去。
瞧,我没说“躲得过去”,而说的是“过得去”。
对酒当歌的夜,就去享受放纵,四下无人的街,就去观星赏月。
别让逃离成瘾。
戒不掉的时候,才是真正装备升级的时候。
《对酒当歌夜》是未知名作者发布在网络的一篇随笔散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批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