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玉莲担水歌词

时间:2024-12-24 01:34:41 来源:语文学习网 作者:管理员

散文标题:陇东民歌略叙

关键词:民歌精美散文

散文分类:精美散文

作文来源:

中央电视台12频道的《魅力12》栏目在2005年播出《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一首美丽民歌时,歌曲原编创人员说,《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曲调是他们在长征路过陇东途中搜集的陇东民歌《十八姐担水》。这个信息让平凉市的人大吃一惊,原来红遍中国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竟是脱胎于平凉民歌《十八姐担水》。收集在《陇东民歌》中的《兰娇担水》就是《十八姐担水》的另一个歌名。

日头夜上来者照山川呀,

小房里闪上兰玉莲呀,

小房里闪上兰玉莲呀,

灶火里无柴者要奴揽,

缸里吗无水要奴担呀,

缸里吗无水要奴担呀,

上沟里担水路又远,

下沟里担水路不干。

桑木桶铁箍圈,

黄杨水担软闪闪。

公公今年五十二,

婆婆今年四十三。

女婿今年十三岁,

送到南学把书念。

历史上,地处陇东的陇东县属军事重地。它东连陕西省,北接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面、南面的六盘山及其构成的深沟几乎无一条成形的山路,把陇东县与外界半隔绝起来。由于地理位置独特,历代战事倚重的多是这里的天然屏障。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经济贫困,文化贫瘠就是陇东县的特征。也正因为如此,这里较少受外界经济文化的强烈冲击,倒成了民间文学自由生长的肥沃土壤,陇东民歌在这种背景下自由发展,口耳相传,创作增删,吟唱至今,相对比较完整、成熟,是民间文艺百花园中较为独特的一枝山花儿。

陇东民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一腔一调,全是发自内心的呼喊,一字一句,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陇东民歌曲调优美,歌词精采,内容丰富,涉猎广泛,方言运用得当,口语特点非常突出。有的诉说生活艰辛,有的反应人生命运,有的描述劳动场景,有的叙述历史故事,有的歌唱男女爱情,有的针贬政治时弊。发之于心,传之于口,不事雕琢,朴实无华,或纵情于山间旷野,或歌唱于社火庙会,或吟咏于门前树下,或回荡于麦趟沟垄。陇东人们创造的这一最适合表达自己心声的方式,填充了多少枯燥单调的生活空间,寄托了多少幸福的美好愿望,阐发了多少洞彻深刻的人生感悟。代代相传、不绝于耳的民歌,古老而年轻。

陇东民歌不但有美妙的曲调,其精美的歌词也是其长久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象上面引用的《兰娇担水》中的冰山式结尾:“女婿今年十三岁/送到南学把书念”,就很让崇拜海明威的文学研究者赞叹,原来这种欲言又止这种言少意多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用有限的词汇表达无限意义的表现方式绝不是西方人的独创,也不是现代才出现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是早就在我国民歌载体中流传的一种长盛不衰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精美的表现形式在陇东民歌中比比皆是。比如《李三娘研磨》:

“簸箕本是个杨柳哟条,

它把叶子编树梢,

安哟安哟,它把叶子编树梢。

磨子本是个石头条,

推下麦子面又长,

安哟安哟,推下麦子面又长。

箩儿本是马尾做,

箩下麸子会拌醋。

磨担本是一根柴,

长在深山吊在崖。

虽然不是亲父母,

热里冷里搂抱怀。”

末尾两句意味深长,初看好象是说自己没有父母的疼爱,再一想其实是说自己遇人不淑,没有爱情,只有抱着没有感情的磨担,无论在热里冷里都只能与磨担做伴。那么应该与她做伴的人呢,那怕是有一个亲弟弟、亲妹妹也好诉诉心肠,歌词唱到这里没有再往下细说。这不只是艺术的需要,更主要的是现实生活让李三娘无法详说,也不敢细说。也就是说只有在那样残酷的现实生活中,才会产生那样婉转哀怨的艺术表现形式。

《诗经》是从乡村走进艺术王宫的民间少女,民歌是一直在乡间生活的《诗经》的亲姐妹。《诗经》中运用纯熟的比、兴手法在陇东民歌中大量出现,说明民歌之所以源远流长,从久远一直唱到现代还在焕发着勃勃生机,就是巧妙地运用了优秀的比、兴艺术手法。象上面引用的《兰娇担水》、《李三娘研磨》中的前三分之二的歌词,都是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比”,最后两句才是“兴”,正因为在“比”中大量引用了现实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才使后面的“兴”有了着落,也才使最末的“兴”有了豹尾般的巨大影响力。

歌唱男女爱情的情歌,是陇东民歌的精品。有的含蓄委婉,情意绵绵。有的直抒胸意,泼辣大胆。“姐儿吗门前上哎一哟树者槐,手搬槐股望郎哎来。一天吗把你望到黑,门前无有个雀雀儿飞,三天呀没见你的那面,肚子里的疙瘩翻了哎蛋。想呢想呢实想呢,想得我眼泪直淌呢。想得我肠子拧绳呢,想得我肝花摇铃呢。想得我肚子打鼓呢,想得我腔子蛮堵呢。搂住脖子吞一个嘴,肚子里的疙瘩化成水”。

陇东民歌当然不仅仅是陇东情歌,虽然绝大多数是情歌,但我们可以透过情歌窥见现实生活的影子。比如歌颂王昭君的《昭君和番》,为什么在各地都有歌颂王昭君事迹的歌曲,要详尽地探讨其原因可能很困难,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看出生活在贫穷封建社会中的妇女生存环境的异常艰难,选为秀女的王昭君尚且如此,那么生活在底层的贫家女儿又是何等可怜凄惨的模样:“婆婆好,女婿瞎,转过身子把眼泪擦。你不要擦,你不要擦,今夜晚上给你个啥。睡在半夜里摸一把,牛牛没有个蒿瓜瓜大。今日小,明日大,后日跟上抱娃娃(《王妈嫁女》)”。

陇东民歌不但有继承,有发展,更有新创。比如《马鹞子反平凉》,就是反映清初王辅臣反清的史实:“年年有个五端阳,马鹞子领兵反平凉。泾河岸上打一仗,虎山墩里摆战场”。有诅咒鸦片烟的:“清朝家兴下抽洋烟,吃洋烟人儿好凄惨。反穿皮袄捂不出汗,好象死了气没断。既没吃,又没穿,人人见了翻白眼(《鸦片烟显魂》)”。一直到今天,当地的文艺创作者还在翻新创作陇东新民歌,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陇东民歌不但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表现形式灵活多样。独唱、重唱、合唱,应有尽有。或自问自答,前后呼应,一气呵成;或男女轮唱,连接自然,气韵贯通;或一人起头,众人随和,唱法新颖,极富生活情趣。更有一些有调无词的劳动号子,时不时飘荡于场畔院落、田间地头,一嗓子喊出来,既消除疲劳,又愉悦心情,一咏三叹,悦耳动听。

陇东人民劳动着,歌唱着,生活着,陇东的民歌自然会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地唱下去。这其中当然有变化,有更迭,有扬弃,但更有更生,会有更加艳丽的花儿绽放。喜欢


热门排行: 好一点的原唱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