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猫捉老鼠歌词

时间:2024-11-26 18:12:05 来源:语文学习网 作者:管理员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猫捉老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猫捉老鼠》1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

2、学习遵守游戏规则,按歌词有创造性地做动作。

3、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按歌词有创造性地做动作。

活动准备

猫头饰一个,老鼠头饰若干个活动过程

一、导入歌曲引入《我爱我的小动物》

二、学唱歌曲

1、师:听,谁来了?(老师学小猫的小老鼠叫)原来是小猫和小老鼠来我们宝贝班做客了。这两位小客人要来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听,他们告诉我们什么?

2、听第一遍歌曲"猫捉老鼠"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3、教师讲故事《猫捉老鼠》,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师:有一群小老鼠肚子饿了,他们就跑来跑去,找吃的东西,后来找到了很多大米,他们就高高兴兴地吃起大米了,吃完了就想睡觉,正当他们睡觉的时候一只大猫跑上来了,来捉老鼠了。

4、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分段听音乐,并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

提问:小老鼠在干什么?大猫在干什么呀?(幼儿可以用身体动作表示)5、带领幼儿们边唱歌曲边自由地学学小老鼠的样子。

师:我们也来唱一唱。

要求:用好听的声音唱。(幼儿可以边做动作边记忆歌词演唱)三、游戏:猫捉老鼠1、师:刚才我们唱的好听的歌曲叫"猫捉老鼠"。现在,我们来玩这个游戏。

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小老鼠在找吃的东西时要全部蹲下,老鼠吃大米了就做双手取物送口中的动作,老鼠睡觉了就作睡觉的动作,后来一只大猫来了,我们小老鼠就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2、游戏开始,一老师扮演大猫,老师和幼儿扮演小老鼠。

3、继续游戏。

四、结束师:宝宝们,玩得开心吗?老师想请小朋友们也来当当大猫,去捉老鼠,好不好?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猫捉老鼠》2

设计意图: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们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在设计活动时注重游戏化、情景化,让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睡觉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学习分辨乐曲的快慢,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乐意用动作进行表现。

2.能听辨音乐中的滑音部分并作出反应,学习遵守游戏规则。

3.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场景中主动地参与游戏。

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歌曲《猫捉老鼠》的前三段,由配班教师扮演大猫。

材料准备:活动场地内摆放自制的立体的树木、花朵、蘑菇等,《猫捉老鼠》音乐完整版及分段版,猫和老鼠的胸饰若干。

过程:

一、小老鼠吃米

1.明确角色,提炼动作。

师(戴上鼠妈妈的胸饰,给幼儿戴上鼠宝宝的胸饰):宝宝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嗯,我是鼠妈妈。你们是……

师:听,鼠宝宝们在做什么?(播放《猫捉老鼠》前三段音乐。)

师:你会跑来跑去吗?谁会轻轻地跑来跑去?(幼儿个别及集体相结合做动作。)

2.跟着音乐做动作。

师:哎呀,我的肚子好饿。你们饿吗?我们一起出去找点米吧!(引导幼儿在场地中间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动作。)

师:米的味道怎么样?你是怎么吃米的?(请个别幼儿示范。)

3.再次表现。

师:你还想吃点什么米?我们一起去找一找。(鼓励幼儿尝试运用不同动作表现“吃”这一行为。)

师:宝宝们,吃了这么多米,让我们回去休息一下吧!

师(小结):刚才有的鼠宝宝会轻轻地跑来跑去,找到米还会一口一口地吃,这些鼠宝宝真能干!

(析: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鼠妈妈和鼠宝宝,引导幼儿通过倾听产生与音乐情绪相一致的体验。)

二、大猫来了

1.听辨音乐。

师:听,谁来了?它来做什么?(播放歌曲的第四段。)

师: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师:大猫是在什么时候发现小老鼠的?(再次听辨第四段音乐中的滑音部分。)

2.明确游戏规则。

师:听到大猫的叫声,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对,我们要一起快快地逃回家。

(析:此环节包含了游戏规则:听到大猫“喵”地一声,鼠宝宝才能四散逃开。这个滑音给了幼儿重要提示,教师需引导幼儿认真倾听,逐渐掌握游戏规则,这也是游戏能够顺利开展的保证。)

三、游戏:猫捉老鼠

1.由教师扮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教师鼓励每个幼儿参与游戏,观察幼儿能否遵守游戏规则,即听到滑音后逃回家。

2.由幼儿扮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

师:大猫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它是什么时候去捉老鼠的?(帮助幼儿梳理游戏情节,将其与音乐进行匹配。)

师:谁想做大猫?

3.引导幼儿变换躲藏地点进行游戏。

师:如果我们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找米吃,大猫来了,我们还可以躲在哪里呢?(如大树后面、花丛后面等。)(游戏进行2~3次,教师逐渐退出游戏。)

(析:大猫和老鼠之间的“抓”和“逃”富有情节性,饶有趣味,幼儿很享受追与逃的过程。教师在此环节中适时退出,鼓励幼儿扮演大猫。为了增强趣味性,教师又引导“鼠宝宝”选择不同地方进行躲藏,既避免了幼儿拥挤,又提示幼儿想出如何不被大猫抓到的方法。)

师:宝宝们,现在我们到更远的地方去找一找还有些什么米可以吃。

反思:

第一,创设情境。活动中教师用自制的立体的、色彩鲜艳的树木、花丛等道具布置成森林的场景,分散在场地四周,形象而生动,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视线。这样的场景不仅能使幼儿主动参与、融入游戏,而且能够帮助幼儿逐步制定和完善游戏规则。

第二,变化玩法。本次活动的环节层层递进,在巩固歌词、熟悉歌曲最后一个音为抓、逃信号的规则后,教师通过变化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首先,是师幼共同游戏,由教师扮演“大猫”,幼儿扮演“老鼠”;接着,由一位幼儿扮演“大猫”,其余幼儿扮演“老鼠”;最后,引导幼儿根据场地特点任意躲藏在自己觉得隐蔽的地方,增加游戏难度。教师通过变化玩法,不断添加新的刺激与挑战,使幼儿在游戏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

第三,适时退出。在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教师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逐渐减少语言提示,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音乐,并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给予暗示,直到完全退出。孩子们在自然、轻松的游戏氛围中个个跃跃欲试,热情高涨。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猫捉老鼠》3

活动目标

1、学习遵守游戏规则,按歌词有创造性地做动作。

2、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3、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重难点

按歌词有创造性地做动作。

活动准备

猫头饰一个,老鼠头饰若干个,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把《猫和老鼠》的歌曲来唱一遍,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歌词。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有一群小老鼠肚子饿了,他们就跑来跑去,找吃的东西,后来找到了很多大米,他们就高高兴兴地吃起大米了,吃完了句想睡觉,正当他们睡觉的时候一只小猫跑上来了,来捉老鼠了。我们跟着录音机再来把这首歌唱一遍。

3、带领幼儿们自由地学学小老鼠的样子。

(二)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

小朋友们你们听牢了小老鼠在找吃的`东西时要全部蹲下,老鼠吃大米了就做双手取物送口中的动作,老鼠睡觉了就作睡觉的动作,后来一只小猫来了,我们小老鼠就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三)延伸活动

老师想请小朋友们也来当当小猫,去捉老鼠,好不好?

教学反思: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猫捉老鼠》4

活动目标:

1、对民间童谣有兴趣,喜欢用童谣做游戏。

2、倾听指令,并根据指令作出反应,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小老鼠卡片、小背心、帽子和书包、花环、颁奖音乐、老猫头饰、图片3张。

活动过程:

一、学习童谣教师可通过出示图片,引出儿歌。

二、游戏一“猫捉老鼠几点了”

玩法:幼儿扮老鼠,老师扮猫,一问一答念儿歌,最后老师说出衔走花花洋伞的老鼠是怎样的,符合条件的老鼠要赶快逃到旁边,否则要被猫抓走。教师和幼儿共同检查是否逃得对,没有逃的是否有遗漏。

规则:能听清指令,正确逃跑的老鼠为赢。没有逃或逃错的老鼠为输,要被老猫抓走。

三、游戏二“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幼儿装扮自己,将自己变成穿着不同的老鼠”

玩法: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卡片上老鼠的样子,用背心、书包和帽子等装饰物来装扮自己,并记住自己的号码,能用完整语言表述自己是一只怎样的老鼠。玩法同前,幼儿扮老鼠,老师扮猫,一问一答念儿歌,老师说出衔走花花洋伞的老鼠是怎样的。游戏不断进行,教师提出的条件不断变化,并增加难度。如戴帽子穿背心、穿背心不背书包……规则:装扮完请两位好朋友帮助检查自己的打扮是否与图片吻合;听清条件逃跑正确的老鼠为赢,没有逃或逃错的老鼠为输。

四、游戏三“根据老鼠号码进行游戏”

玩法:幼儿知道自己图片上的号码,教师要不断变化要求,并增加难度。如号码比6小、比2大比8小、号码是比6大的双数、不穿背心号码比8小……规则:在规定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否则也算游戏失败,接受暂停一次游戏的惩罚。

游戏结束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游戏状况为胜利者颁奖,评选本次游戏中的“机灵鼠”。

儿歌:猫捉老鼠几点了?

猫捉老鼠几点了?

雨下了吗?

它长什么样子呀?

两点了。猫捉老鼠几点了?四点了。

六点了。天亮了吗?亮了。

下了。我的花花洋伞呢?被只老鼠偷走了。它是只…”

活动反思:

第一、创设情境。活动中教师用自制的立体、色彩鲜艳的树木、花丛等道具布置森林的场景,分散在场地四周,形象而生动,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视线。这样的场景不仅能使幼儿主动参与、融入游戏,而且能够帮助幼儿逐步制定和完善游戏规则。

第二、变化玩法。本次活动的环节层层递进,在巩固歌词、熟悉歌曲最后一个音为抓、逃信号的规则后,教师通过变化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首先,是师幼共同游戏,由教师扮演“大猫”,幼儿扮演“老鼠”;接着,由一位幼儿扮演“大猫”,其余幼儿扮演“老鼠”;最后,引导幼儿根据场地特点任意躲藏在自己觉得隐蔽的地方,增加游戏难度。教师通过变化玩法,不断添加新的刺激与挑战,使幼儿在游戏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

第三、适时退出。在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教师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逐渐减少语言提示,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音乐,并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给予暗示,直到完全退出。孩子们在自然、轻松的游戏氛围中个个跃跃令人令人欲试,热情高涨。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猫捉老鼠》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中老鼠“跑、吃米、睡觉”的动作。

2、初步体验按规则进行游戏,感受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猫、老鼠(即时贴)、音乐《猫捉老鼠》

2、课前学唱儿歌《猫捉老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今天天气真好!小老鼠宝宝们跟妈妈一起去散步吧!”进入活动室。

二、鼓励幼儿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老鼠“跑、吃米、睡觉”的动作。师:“哇!天气这么好,出来玩的小老鼠可真不少,听听它们在干什么?”(播放音乐前三节)

1、小老鼠跑来跑去的动作。“小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第一节音乐)

2、小小老鼠吃米的动作。

“小小老鼠吃米的动作是什么样的?”教师小结:小眼睛东张西望、轻轻地走。(第二节音乐)

3、小老鼠睡觉的动作。“哎哟哟,吃得肚子饱饱的,真想睡一会儿,小小老鼠你们是怎样睡的,看看哪只小老鼠睡着了?”

4、把前三节一起表演一次。

5、(播放第四节音乐)“喵”一只大猫看见了,它要跑来抓老鼠了,小小老鼠要怎么办?(躲藏)

三、引导幼儿按规则进行游戏。

1、师:一老师扮演大猫,请宝宝们扮演小老鼠,我们来跟着音乐做游戏。

2、重复交代游戏规则,再玩一次。

3、师:这次和刚才有点不同,当唱到最后一句时小老鼠们要快快地躲到自己的座位后面或者是桌子下面都可以,可别让大猫抓住了。(大猫没有出现)

四、结束环节师:“大猫没有出现,我们可以高高兴兴地玩游戏了,妈妈和我的宝宝们玩捉迷藏吧!”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猫捉老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小班教案《猫捉老鼠》1

活动目标:

1.感受4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的实物。

2.启发幼儿对数的兴趣和体验数数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学会手口一致的数4以内的实物。

活动准备:老鼠头饰、猫头饰、ppt课件、歌曲《黑猫警长》、黑猫警长图片、1-4的数字卡片、鱼若干、老鼠若干、教学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播放影片《黑猫警长》,以猜谜的形式引入课堂

1.播放影片《黑猫警长》,请小朋友细心观看。

2.提问幼儿"谁来了","黑猫警长来干什么"。

二、复习数字1-3,并学习点数4

1.课件出示一只猫,请小朋友数一数来了几只猫?数字1像什么?

2.课件出示两只鼠,请小朋友数一数有几只鼠?数字2像什么?

3.课件出示三只鼠,请小朋友数一数有几只鼠?数字3像什么?

4.又来了几只猫,请小朋友数一数,在黑板上展示手口一致的点数方法,并认识数字4(重点强调手指指一个数一个,并且数到几停下,总数就是几)。

5.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手指操数字变变变。

三、幼儿操作:给猫喂鱼

1.教师在黑板上展示给猫喂鱼的方法。

2.教师交代规则(小朋友边从盒子里拿出小鱼边数数,并把猫吃的鱼摆在一条线上,数完的小朋友很快坐起来),请全班小朋友给猫喂两条鱼、三条鱼。

四、游戏:"猫警士捉老鼠"

1.教师充当黑猫警长给幼儿(猫警士)传授本领。

教师:小朋友想不想当猫警士?合格的猫警士需要听警长的统一指挥。

所以现在我(警长)说做什么,小朋友就跟着做什么好不好?

2.教师给幼儿配发警士帽,请幼儿辨认自己拿的是数字卡片几,和老师的数字宝宝对对碰。

3.教师请幼儿捉老鼠,拿的是数字卡片几,就捉几只老鼠。

4.教师请所有幼儿警士消灭课件中的老鼠,有几只就打几枪。

5.给勇敢的猫警士奖励红花。(猫警士打死几只老鼠,就奖励几朵小红花)

幼儿园小班教案《猫捉老鼠》2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

2、学习遵守游戏规则,按歌词有创造性地做动作。

3、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按歌词有创造性地做动作。

活动准备

猫头饰一个,老鼠头饰若干个活动过程

一、导入歌曲引入《我爱我的小动物》

二、学唱歌曲

1、师:听,谁来了?(老师学小猫的小老鼠叫)原来是小猫和小老鼠来我们宝贝班做客了。这两位小客人要来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听,他们告诉我们什么?

2、听第一遍歌曲"猫捉老鼠"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3、教师讲故事《猫捉老鼠》,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师:有一群小老鼠肚子饿了,他们就跑来跑去,找吃的东西,后来找到了很多大米,他们就高高兴兴地吃起大米了,吃完了就想睡觉,正当他们睡觉的时候一只大猫跑上来了,来捉老鼠了。

4、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分段听音乐,并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

提问:小老鼠在干什么?大猫在干什么呀?(幼儿可以用身体动作表示)5、带领幼儿们边唱歌曲边自由地学学小老鼠的样子。

师:我们也来唱一唱。

要求:用好听的声音唱。(幼儿可以边做动作边记忆歌词演唱)三、游戏:猫捉老鼠1、师:刚才我们唱的好听的歌曲叫"猫捉老鼠"。现在,我们来玩这个游戏。

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小老鼠在找吃的东西时要全部蹲下,老鼠吃大米了就做双手取物送口中的动作,老鼠睡觉了就作睡觉的动作,后来一只大猫来了,我们小老鼠就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2、游戏开始,一老师扮演大猫,老师和幼儿扮演小老鼠。

3、继续游戏。

四、结束师:宝宝们,玩得开心吗?老师想请小朋友们也来当当大猫,去捉老鼠,好不好?

幼儿园小班教案《猫捉老鼠》3

活动目标

1、学习遵守游戏规则,按歌词有创造性地做动作。

2、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3、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重难点

按歌词有创造性地做动作。

活动准备

猫头饰一个,老鼠头饰若干个,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把《猫和老鼠》的歌曲来唱一遍,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歌词。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有一群小老鼠肚子饿了,他们就跑来跑去,找吃的东西,后来找到了很多大米,他们就高高兴兴地吃起大米了,吃完了句想睡觉,正当他们睡觉的时候一只小猫跑上来了,来捉老鼠了。我们跟着录音机再来把这首歌唱一遍。

3、带领幼儿们自由地学学小老鼠的样子。

(二)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

小朋友们你们听牢了小老鼠在找吃的东西时要全部蹲下,老鼠吃大米了就做双手取物送口中的动作,老鼠睡觉了就作睡觉的动作,后来一只小猫来了,我们小老鼠就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三)延伸活动

老师想请小朋友们也来当当小猫,去捉老鼠,好不好?

教学反思: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幼儿园小班教案《猫捉老鼠》4

活动目标:

1、对民间童谣有兴趣,喜欢用童谣做游戏。

2、倾听指令,并根据指令作出反应,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小老鼠卡片、小背心、帽子和书包、花环、颁奖音乐、老猫头饰、图片3张。

活动过程:

一、学习童谣教师可通过出示图片,引出儿歌。

二、游戏一“猫捉老鼠几点了”

玩法:幼儿扮老鼠,老师扮猫,一问一答念儿歌,最后老师说出衔走花花洋伞的老鼠是怎样的,符合条件的老鼠要赶快逃到旁边,否则要被猫抓走。教师和幼儿共同检查是否逃得对,没有逃的是否有遗漏。

规则:能听清指令,正确逃跑的老鼠为赢。没有逃或逃错的老鼠为输,要被老猫抓走。

三、游戏二“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幼儿装扮自己,将自己变成穿着不同的老鼠”

玩法: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卡片上老鼠的样子,用背心、书包和帽子等装饰物来装扮自己,并记住自己的号码,能用完整语言表述自己是一只怎样的老鼠。玩法同前,幼儿扮老鼠,老师扮猫,一问一答念儿歌,老师说出衔走花花洋伞的老鼠是怎样的。游戏不断进行,教师提出的条件不断变化,并增加难度。如戴帽子穿背心、穿背心不背书包……规则:装扮完请两位好朋友帮助检查自己的打扮是否与图片吻合;听清条件逃跑正确的老鼠为赢,没有逃或逃错的老鼠为输。

四、游戏三“根据老鼠号码进行游戏”

玩法:幼儿知道自己图片上的号码,教师要不断变化要求,并增加难度。如号码比6小、比2大比8小、号码是比6大的双数、不穿背心号码比8小……规则:在规定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否则也算游戏失败,接受暂停一次游戏的惩罚。

游戏结束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游戏状况为胜利者颁奖,评选本次游戏中的“机灵鼠”。

儿歌:猫捉老鼠几点了?

猫捉老鼠几点了?

雨下了吗?

它长什么样子呀?

两点了。猫捉老鼠几点了?四点了。

六点了。天亮了吗?亮了。

下了。我的花花洋伞呢?被只老鼠偷走了。它是只…”

活动反思:

第一、创设情境。活动中教师用自制的立体、色彩鲜艳的树木、花丛等道具布置森林的场景,分散在场地四周,形象而生动,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视线。这样的场景不仅能使幼儿主动参与、融入游戏,而且能够帮助幼儿逐步制定和完善游戏规则。

第二、变化玩法。本次活动的环节层层递进,在巩固歌词、熟悉歌曲最后一个音为抓、逃信号的规则后,教师通过变化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首先,是师幼共同游戏,由教师扮演“大猫”,幼儿扮演“老鼠”;接着,由一位幼儿扮演“大猫”,其余幼儿扮演“老鼠”;最后,引导幼儿根据场地特点任意躲藏在自己觉得隐蔽的地方,增加游戏难度。教师通过变化玩法,不断添加新的刺激与挑战,使幼儿在游戏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

第三、适时退出。在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教师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逐渐减少语言提示,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音乐,并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给予暗示,直到完全退出。孩子们在自然、轻松的游戏氛围中个个跃跃令人令人欲试,热情高涨。

幼儿园小班教案《猫捉老鼠》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中老鼠“跑、吃米、睡觉”的动作。

2、初步体验按规则进行游戏,感受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猫、老鼠(即时贴)、音乐《猫捉老鼠》

2、课前学唱儿歌《猫捉老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今天天气真好!小老鼠宝宝们跟妈妈一起去散步吧!”进入活动室。

二、鼓励幼儿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老鼠“跑、吃米、睡觉”的动作。师:“哇!天气这么好,出来玩的小老鼠可真不少,听听它们在干什么?”(播放音乐前三节)

1、小老鼠跑来跑去的动作。“小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第一节音乐)

2、小小老鼠吃米的动作。

“小小老鼠吃米的动作是什么样的?”教师小结:小眼睛东张西望、轻轻地走。(第二节音乐)

3、小老鼠睡觉的动作。“哎哟哟,吃得肚子饱饱的,真想睡一会儿,小小老鼠你们是怎样睡的,看看哪只小老鼠睡着了?”

4、把前三节一起表演一次。

5、(播放第四节音乐)“喵”一只大猫看见了,它要跑来抓老鼠了,小小老鼠要怎么办?(躲藏)

三、引导幼儿按规则进行游戏。

1、师:一老师扮演大猫,请宝宝们扮演小老鼠,我们来跟着音乐做游戏。

2、重复交代游戏规则,再玩一次。

3、师:这次和刚才有点不同,当唱到最后一句时小老鼠们要快快地躲到自己的座位后面或者是桌子下面都可以,可别让大猫抓住了。(大猫没有出现)

四、结束环节师:“大猫没有出现,我们可以高高兴兴地玩游戏了,妈妈和我的宝宝们玩捉迷藏吧!”

幼儿园小班教案《猫捉老鼠》6

学习目标:

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通过变向躲闪跑、跑与钻等动作配合活动,发展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活动准备:

猫头饰或脸谱。轻快的音乐、手铃。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

小组

1、请6位幼儿轮流戴上猫头饰或脸谱,扮演猫勇士,说说自己有什么本领可以捉到老鼠。

2、与幼儿玩“猫捉老鼠”游戏:6位幼儿两人一组,在地上对坐,手拉手举起来做出三个“洞”。音乐响起,另外6位幼儿扮演小老鼠自由走动,当教师摇动手铃,一位戴上猫头饰的幼儿便出来捉老鼠,6只小老鼠便要立即跑回“洞”去。

3、请幼儿轮流扮演小老鼠和猫勇士玩游戏。

4、游戏活动之后,幼儿分享对活动的感受。

活动评价:

能理解游戏规则,并乐于参与集体游戏。

活动建议:

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人数、活动场地或幼儿动作发展水平等条件不同,灵活掌握猫、鼠、“洞”的数量,调整活动的难度。

幼儿园小班教案《猫捉老鼠》7

设计意图: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们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在设计活动时注重游戏化、情景化,让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睡觉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学习分辨乐曲的快慢,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乐意用动作进行表现。

2.能听辨音乐中的`滑音部分并作出反应,学习遵守游戏规则。

3.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场景中主动地参与游戏。

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歌曲《猫捉老鼠》的前三段,由配班教师扮演大猫。

材料准备:活动场地内摆放自制的立体的树木、花朵、蘑菇等,《猫捉老鼠》音乐完整版及分段版,猫和老鼠的胸饰若干。

过程:

一、小老鼠吃米

1.明确角色,提炼动作。

师(戴上鼠妈妈的胸饰,给幼儿戴上鼠宝宝的胸饰):宝宝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嗯,我是鼠妈妈。你们是……

师:听,鼠宝宝们在做什么?(播放《猫捉老鼠》前三段音乐。)

师:你会跑来跑去吗?谁会轻轻地跑来跑去?(幼儿个别及集体相结合做动作。)

2.跟着音乐做动作。

师:哎呀,我的肚子好饿。你们饿吗?我们一起出去找点米吧!(引导幼儿在场地中间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动作。)

师:米的味道怎么样?你是怎么吃米的?(请个别幼儿示范。)

3.再次表现。

师:你还想吃点什么米?我们一起去找一找。(鼓励幼儿尝试运用不同动作表现“吃”这一行为。)

师:宝宝们,吃了这么多米,让我们回去休息一下吧!

师(小结):刚才有的鼠宝宝会轻轻地跑来跑去,找到米还会一口一口地吃,这些鼠宝宝真能干!

(析: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鼠妈妈和鼠宝宝,引导幼儿通过倾听产生与音乐情绪相一致的体验。)

二、大猫来了

1.听辨音乐。

师:听,谁来了?它来做什么?(播放歌曲的第四段。)

师: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师:大猫是在什么时候发现小老鼠的?(再次听辨第四段音乐中的滑音部分。)

2.明确游戏规则。

师:听到大猫的叫声,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对,我们要一起快快地逃回家。

(析:此环节包含了游戏规则:听到大猫“喵”地一声,鼠宝宝才能四散逃开。这个滑音给了幼儿重要提示,教师需引导幼儿认真倾听,逐渐掌握游戏规则,这也是游戏能够顺利开展的保证。)

三、游戏:猫捉老鼠

1.由教师扮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教师鼓励每个幼儿参与游戏,观察幼儿能否遵守游戏规则,即听到滑音后逃回家。

2.由幼儿扮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

师:大猫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它是什么时候去捉老鼠的?(帮助幼儿梳理游戏情节,将其与音乐进行匹配。)

师:谁想做大猫?

3.引导幼儿变换躲藏地点进行游戏。

师:如果我们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找米吃,大猫来了,我们还可以躲在哪里呢?(如大树后面、花丛后面等。)(游戏进行2~3次,教师逐渐退出游戏。)

(析:大猫和老鼠之间的“抓”和“逃”富有情节性,饶有趣味,幼儿很享受追与逃的过程。教师在此环节中适时退出,鼓励幼儿扮演大猫。为了增强趣味性,教师又引导“鼠宝宝”选择不同地方进行躲藏,既避免了幼儿拥挤,又提示幼儿想出如何不被大猫抓到的方法。)

师:宝宝们,现在我们到更远的地方去找一找还有些什么米可以吃。

反思:

第一,创设情境。活动中教师用自制的立体的、色彩鲜艳的树木、花丛等道具布置成森林的场景,分散在场地四周,形象而生动,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视线。这样的场景不仅能使幼儿主动参与、融入游戏,而且能够帮助幼儿逐步制定和完善游戏规则。

第二,变化玩法。本次活动的环节层层递进,在巩固歌词、熟悉歌曲最后一个音为抓、逃信号的规则后,教师通过变化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首先,是师幼共同游戏,由教师扮演“大猫”,幼儿扮演“老鼠”;接着,由一位幼儿扮演“大猫”,其余幼儿扮演“老鼠”;最后,引导幼儿根据场地特点任意躲藏在自己觉得隐蔽的地方,增加游戏难度。教师通过变化玩法,不断添加新的刺激与挑战,使幼儿在游戏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

第三,适时退出。在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教师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逐渐减少语言提示,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音乐,并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给予暗示,直到完全退出。孩子们在自然、轻松的游戏氛围中个个跃跃欲试,热情高涨。

幼儿园小班教案《猫捉老鼠》8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中老鼠“跑、吃米、睡觉”的动作。

2、初步体验按规则进行游戏,感受同伴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猫、老鼠(即时贴)、音乐《猫捉老鼠》

2、课前学唱儿歌《猫捉老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天气真好!鼠宝宝们跟妈妈一起去散步吧!”进入活动室。

二、鼓励幼儿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老鼠“跑、吃米、睡觉”的动作。

师:“哇!天气这么好,出来玩的小老鼠可真不少,听听它们在干什么?”(播放音乐前三节)

1、小老鼠跑来跑去的动作。“小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第一节音乐)

2、小小老鼠吃米的动作。

“小小老鼠吃米是什么样的?”教师小结:小眼睛东张西望、轻轻地走。(第二节音乐)

3、小老鼠睡觉的动作。

“哎哟哟,吃得肚子饱饱的,真想睡一会儿,小小老鼠你们是怎样睡的,看看哪只小老鼠睡着了?”(第三节音乐)

4、把前三节一起表演一次。

5、师:“如果被大猫发现了,它会跑来抓老鼠,小小老鼠要怎么办?(躲藏)“喵”(播放第四节音乐)

三、引导幼儿按规则进行游戏。

1、请一老师扮演大猫,跟着音乐做游戏。(大猫出现)

2、师:这次和刚才有点不同,大猫出现的时候,小老鼠们要快快地躲到自己的座位后面或者是桌子下面都可以,可别让大猫抓住了。(大猫出现)

3、“一定是我们发出的动静太大了,所以把猫引来了,这次我们轻轻的,大猫会不会不来了呢?我们试试吧!”(大猫不出现)

四、结束环节

师:“刚才我的鼠宝宝们动作都是轻轻的,所以大猫没有发现,我们可以尽情的玩耍了。和妈妈一起玩躲猫猫的游戏吧!”

幼儿园小班教案《猫捉老鼠》9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能跟着音乐的速度、力度表现老鼠跑来跑去、吃米和躲藏的动作。

2.在扮演老鼠的游戏中,感受游戏情境带来的乐趣。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知道猫和老鼠的关系,由配班老师扮演大猫。

材料准备:活动场地内摆放板凳、雨伞、粮食和《猫捉老鼠》音乐完整版及分段版,猫头一个和老鼠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景,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并创造性模仿小老鼠。

1.故事导入,熟悉旋律。

师:今天天气真不错,一会妈妈带着宝宝们一起做游戏好不好?嘘!妈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前两天,在一个很黑很黑的夜里,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睡着了(音乐由强到弱)妈妈我悄悄的走出洞去,想找点吃的。可是我怕被老猫发现,于是我走一走,看一看(老鼠跑的音乐)我发现了好多好吃的,于是我大口的吃,使劲的吃(吃东西的音乐)吃的好饱啊!突然(猫叫的音乐)猫来了,我赶紧躲起来,好险啊,差点被发现。

(通过故事导入,引发孩子的兴趣,使幼儿能够更集中精力的去参与活动)

2.明确角色,提炼动作。

你们想要出去找好吃的吗?可是那只老猫太厉害了,我们必须练好了本领才能出去,这样吧,我们现在家练习一下(教师带领幼儿练习(通过教师示范,使幼儿了解游戏的基本玩法,整个活动不脱离故事)

二、游戏“猫捉老鼠”明确角色特点,根据音乐变化及时作出反应。

宝宝练的可真棒啊,这样吧,为了保证你们的安全,妈妈要先出探探路,看看有没有粮食,有没有老猫。但是妈妈有个要求,你们要看看妈妈是怎么拿粮食的?老猫来了以后妈妈又是怎么躲起来的。所有宝宝都要把家看好,不许乱跑。(让幼儿知道游戏规则)我先活动活动,抖抖手啊抖抖手,踢踢腿呀踢踢腿,蹦一蹦啊蹦一蹦,扭扭腰啊扭扭腰。(调动幼儿兴趣)出发(连续的音乐)妈妈我回来了!我吃的好饱啊!你们想不想去吃?记住,如果看见猫来了,要快快躲起来,躲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只要别被老猫发现就行,当妈妈叫你们的时候你们必须马上回来,不然妈妈会以为你们让老猫吃掉了,会很伤心的,明白吗?(反复强调游戏规则)先活动活动,抖抖手啊抖抖手,踢踢腿呀踢踢腿,蹦一蹦啊蹦一蹦,扭扭腰啊扭扭腰。出发(播放整段连续的音乐)。妈妈想问宝宝们,刚才老猫来了,你们躲在哪里了?现在我们是吃的很饱了,但是我们还要储存上一些粮食,妈妈已经很老了,背不动粮食了,所以这次你们要自己去偷粮食了,去了不要贪吃,直接拿上一袋粮食,然后躲起来,等到老猫走了,妈妈叫你们的时候,你们就要赶紧回家了,明白吗?(活动提升,锻炼幼儿独立完成游戏)孩子们?准备,出发。

三、活动结束。

孩子们,你们太棒了,拿回来这么多粮食,我们赶紧把他们放到仓库去吧(音乐),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猫捉老鼠》一共分为四段,除了歌词有所变化外,其余的节奏和速度上没有变化,而且整个歌曲特别的紧凑,速度也很快,作为一个小班游戏课,是比较难的。于是我大胆创新内容,在保证原有音乐元素不变的前提下,将音乐设计成了几个分开段落,分别是老鼠跑、吃东西、还有猫来了三个段落,为了使音乐更生动,我在《猫来了》的前面加上了歌剧中的一段猫叫,并且让配班老师扮演老猫,使游戏更加的逼真,形象,最大限度的调到了幼儿的积极性,启发了孩子的兴趣。


热门排行: 好一点的原唱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