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黄河歌词背景

时间:2024-12-23 11:21:16 来源:语文学习网 作者:管理员

保卫黄河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

1937年8月13日,日寇进攻上海,处于抗战中心的武汉,涌现出很多抗日救亡宣传团体。在这样的形势下,光未然与何伟、周德佑、胡丹沸、赵辛生等十几位好友在“拓荒剧团”的基础上,吸收了上海、北平等地的部分流亡学生,于1938年初组成了“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话剧移动第七队”。

随后,剧协七队”被改编为“抗演三队”。同年9月9日,“抗演三队”在光未然的带领下,从武汉出发,奔赴西北。

1939年初,“抗演三队”渡过黄河,并在同年2月到延安。光未然受黄河汹涌澎湃气势的感染,创作出组诗《黄河吟》。到达延安后,出任鲁艺音乐系主任的冼星海,在“抗演三队”的新年晚会上,听到张光年朗诵的组诗《黄河吟》后,决定将它谱成歌曲,并请“抗演三队”的音乐组组长邬析零为他讲述渡过黄河时的所见所闻。

邬析零向冼星海描绘了黄河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以及船夫呼着号子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场面。这次交流后,冼星海仅用六天便创作出了该曲。

保卫黄河的歌词内容:

(朗诵)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死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唱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钢琴协奏曲《黄河》始创于1969年“文化大革命”初期。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

扩展资料:

相关人物

1、光未然

1913~2002.1.28)中国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30年代起从事进步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词《五月的鲜花》,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

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在延安首次上演。1940年去重庆,从事文艺活动,创作长篇叙事诗《屈原》。1949年后,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发表了大量文学、艺术评论。

2、冼星海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农历5月11日)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

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保卫黄河


热门排行: 好一点的原唱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