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的歌词创作

时间:2024-12-23 16:39:48 来源:语文学习网 作者:管理员

《东方红》是一首中国革命歌曲,歌词和曲调都由聂耳创作,1942年发表。这首歌曲是为了激励人民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继续坚持斗争,表达和鼓舞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的斗争精神和胜利信念。

歌曲的背景是中国的长期干旱和饥荒,尤其是在1942年的时候,战争和自然灾害造成了大量的饥荒和流离失所。这首歌曲通过歌词的鼓励和激励,呼唤人民共同奋斗,奋发图强,重振雄风,使民族重生。

《东方红》是中国革命歌曲中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这首歌曲不仅激励了当时的人民,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并且也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结论。歌曲的演唱和传播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部分,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歌曲《东方红》作词人为李有源、公木、李涣之编曲

李有源,农民歌手。陕西葭州(今陕西佳县)人,出身贫农家庭无力读书。13岁时在外婆所住村庄的冬书房学过《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此后,利用去县城挑粪的机会,到县立高等小学听课,并主动给学校烧水、扫院、筛炉灰,取得旁听。演唱的民歌、唱秧歌,深得教师喜爱。1942年冬,采用陕北民歌“骑白马”曲调,唱出“东方红,1952年,李参加了陕西省文艺创作代表会议,获得了奖旗、奖章和奖金,被誉为“人民歌手”。

公木(1910年-1998年),原名张永年,又名张松甫、张松如,笔名有公木、木农等,河北省辛集市人,是中国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是《英雄赞歌》、《八路军进行曲》的歌词作者。《八路军进行曲》1965年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7月25日,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李焕之,作曲家。原籍福建晋江县。从小接触广东、福建的民间音乐,并在基督教会唱诗班习唱圣泳、习奏风琴。

扩展资料:

《东方红》简介

《东方红》的曲调原为陕北民歌《骑白马》。1943年冬,陕西葭县(今佳县)农民歌手李有源依照《骑白马》的曲调编写成一首长达十余段歌词的民歌《移民歌》。《移民歌》既有叙事的成分,又有抒情的成分,表达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贫苦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欣悦心情。

歌曲编成后由李有源的侄子、农民歌手李增正多次在民间和群众集会上演唱,很受人们欢迎。随后,延安文艺工作者将《移民歌》整理、删修成为三段歌词,并改名为《东方红》,1944年在《解放日报》上发表。解放后,为适应专业合唱队表演,先后有多位作曲家将其改编为合唱曲,现在通行的合唱曲《东方红》是由著名作曲家李涣之编写的。

《东方红》是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用以表达对领袖毛泽东主席、对中国共产党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创作的颂歌。多少年来,这一颂歌,随着全中国的解放,随着新中国的逐步繁荣、富强、随着人民对毛主席、共产党热爱程度的提高而愈加普及。在文革中,《东方红》几乎人人会唱,成为“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庄严颂歌”,也成为实际上的代国歌,国歌只在迎接外宾时用。在重大会议、集会上,都是奏《东方红》。

1964年,由周恩来总理一手促成的,为庆祝建国15周年而举办的大型革命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正是以此歌为开篇曲。如今,《东方红》已经成了全中国大半个世纪以来流传最广的歌曲,“东方红”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已经成了中国精神的另一种代称。


热门排行: 好一点的原唱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