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争称邺瓦坚

时间:2024-12-19 13:57:17 来源:语文学习网 作者:管理员

诗句举世争称邺瓦坚来自《次韵和子由欲得骊山澄泥砚》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举世争称邺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
岂知好事王夫子,自采临潼绣领山。
经火尚含泉脉暖,吊秦应有泪痕潸。
封题寄去吾无用,近日従戎拟学班。

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题目为《次韵和子由欲得骊山澄泥砚》。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举世争称邺瓦坚,
一枚不换百金颁。
岂知好事王夫子,
自采临潼绣领山。
经火尚含泉脉暖,
吊秦应有泪痕潸。
封题寄去吾无用,
近日従戎拟学班。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述骊山上的澄泥砚为主题,通过对砚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品质卓越的砚台的赞美和向往。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王夫子、秦朝的思念之情,体现了苏轼对历史的追忆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赏析:
首句“举世争称邺瓦坚”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邺瓦是古代著名的砚台,这句话形容邺瓦的坚固耐用,受到世人的广泛赞誉。接着,“一枚不换百金颁”,强调邺瓦的珍贵和价值,即使百金也难以换得。通过这两句,苏轼表达了对于高质量砚台的渴望和推崇。

接下来的两句“岂知好事王夫子,自采临潼绣领山”,则表达了苏轼对王夫子(指王羲之,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的敬仰和称赞。王夫子以自然山水为题材创作山水画,苏轼将王夫子的艺术境界与自己对骊山澄泥砚的追求相联系,彰显了对艺术的共鸣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随后的两句“经火尚含泉脉暖,吊秦应有泪痕潸”则将诗情扩展到历史的回忆和感伤中。苏轼以砚台经历火烧仍保持温暖的形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同时联想到秦朝的兴亡,暗示着历史的沧桑和流转,以及人事如梦的感慨。

最后两句“封题寄去吾无用,近日従戎拟学班”,则展现了苏轼身处纷乱时局下的无奈和决心。他将自己的作品寄给别人,认为已经无用,表示自己决定近期从军,学习班插班生,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回应和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高质量砚台的向往,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以及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通过砚台的描绘,诗词传递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和传统文化的珍视,并且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和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举世争称邺瓦坚,
人人称赞邺瓦的坚固,
一枚不换百金颁。
就连一枚邺瓦也值百金。

岂知好事王夫子,
岂知善事的王夫子,
自采临潼绣领山。
亲自采取雄伟的临潼山作为画题。

经火尚含泉脉暖,
历经烈火仍保留温暖,
吊秦应有泪痕潸。
悼念秦朝的人定有悲伤的泪痕。

封题寄去吾无用,
题诗寄去已无用,
近日従戎拟学班。
近日决意从军学习班。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邺瓦砚台,表达了苏轼对高质量砚台的赞美和向往。他以邺瓦的坚固和珍贵来形容它的价值,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王夫子的敬仰,将王夫子的艺术境界与自己对砚台的追求相联系。在描述砚台经历火烧仍温暖的情景中,诗人联想到了秦朝的兴亡,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无常。最后,苏轼表达了自己对作品价值的怀疑,并决定近期从军,表达了对时代的回应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整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砚台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通过砚台的描绘,诗人传递出对美好事物和传统文化的珍视,并借此抒发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决心。

拼音:

cì yùn hé zi yóu yù de lí shān dèng ní yàn
次韵和子由欲得骊山澄泥砚

jǔ shì zhēng chēng yè wǎ jiān, yī méi bù huàn bǎi jīn bān.
举世争称邺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
qǐ zhī hǎo shì wáng fū zǐ, zì cǎi lín tóng xiù lǐng shān.
岂知好事王夫子,自采临潼绣领山。
jīng huǒ shàng hán quán mài nuǎn, diào qín yīng yǒu lèi hén shān.
经火尚含泉脉暖,吊秦应有泪痕潸。
fēng tí jì qù wú wú yòng, jìn rì cóng róng nǐ xué bān.
封题寄去吾无用,近日従戎拟学班。

平仄韵脚:拼音:jǔ shì zhēng chēng yè wǎ jiān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网友评论:


上一篇:丽桂树之冬荣
下一篇:举世皆浊我独清

TAG标签:举世

热门排行: 慢捻复轻拢
同级分类